工作记忆指数表现儿童在大脑中临时保持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操作和加工的能力,反映儿童的注意力水平、心智警觉度、数字或字母的敏锐度、操作与控制能力、认知灵活性等。该指数更高的儿童在做事时更能全神贯注,做到单纯学习,而工作记忆较弱会使儿童在加工复杂信息的任务重持续更长时间并且更快地消耗精力。还可能在多种学习任务中频繁出错。
那么,工作记忆究竟是什么呢?
如上图所示,我们的记忆力系统分三大块:感觉记忆(Sensory memory)、短期工作记忆(Short-term working memory)和长期记忆(Long-term memory)。
感觉记忆是第一道关卡,只有那些被儿童的感官接收到的信息,才有可能走进他的记忆系统,能给予儿童更大的感官刺激的事物才能令知识更加顺利的通过“感觉记忆”这一关。
长期记忆是记忆系统最后一关,进入这个区域的信息可以长期保存,但有可能遗忘,所以需要经常复习,才能更加牢固。
中间部分就是工作记忆指数表达的重点了——“短期工作记忆”,我们通常把它简称为“工作记忆”,它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短——工作记忆区的信息保存时间很有限,通常是15-30秒,最长不超过一分钟;
小——工作记忆就像一个“思维的黑板” (blackboard of the mind),能让我们在上面暂存信息, 然后我们就可以在这块黑板上做处理,将这些信息与其他信息联系或转换为新的信息。但是,这块黑板的容量是很有限的。
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乔治·A·米勒发表了一篇题为《神奇的数字:7±2——我们信息加工能力的局限》的论文。他指出大多数成年人(最强大脑那些有超能力的人除外)的工作记忆容量一般为7±2个单元,试着看一眼这串数字:26535897932384626433,然后闭上眼睛说出来,大多数人不会超过9个,但也不会少于5个。
不过之后的研究表明,工作记忆容量的数值取决于“信息块”的类型,例如,如果是数字那么通常为7,如果是字母大约为6,若是词语则约为5,如果是更复杂的信息块,那容量会降到4。不过,无论是4还是7,反正都很小。
回到WISC-IV,工作记忆指数包含背数、字母—数字排序两个核心分测验,以及算术一个补充分测验,每项分测验考察工作记忆能力的侧重点都是不同的。
比如背数分测验考察对口头呈现的数字进行存储,加工,并按特定顺序转换组织的能力,影响得分的原因可能和焦虑情绪、专心程度、视觉空间信息处理能力有关;
字母—数字排序分测验考察专心注意与心智操作能力,低分儿童对字母的操作敏锐度可能较低。
算术分测验考察基本算术知识以及对算术问题同时进行存储,加工及推理的心理运算能力,影响因素除了数字操作敏锐度之外,也可看出孩子对学校学习的态度。
如果您想学习专业的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成为一名主试,并十分关注掌握测量方法后的个人提升,请您添加下方专业老师微信。